时隔十余年货币政策再提“适度宽松”

2024-12-11

  12月9日,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时隔十余年再提“适当宽松”,是本次会议货币政策方面的关注焦点。那么,上述政策对明年股市、楼市、宏观经济等各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?

 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曾撰文称,货币政策基调调整至“适度宽松”,为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、降息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。

  连平在文章中回顾了过去3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,央行只在2009-2010期间实施过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。

  在文中,连平就货币政策调整为“适度宽松”的必要性给出了四点理由:首先,从国内环境看,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,亟须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支持;其次,现有“稳健”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;再次,从政策协同的角度看,为增强逆周期调节效果,货币政策有必要更好地配合财政政策,实施“双松”组合;最后,外部环境变化为我国货币政策基调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。

  资深财经评论员刘晓博称,“稳健的货币政策”刷新为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,“积极的财政政策”刷新为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”。上一轮把货币政策定调为“适度宽松”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,持续到2010年末。这意味着,我们的财政、货币政策组合稳定在“积极的财政政策+稳健的货币政策”10多年后,出现了重大变化。

  刘晓博进一步强调,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+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,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。关于逆周期的表述,也变成了“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”。这意味,2025年宏观政策将继续轰油门。

  招联首席研究员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货币政策基调由“稳健”转向“适度宽松”,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转向。

  董希淼补充道:“今年以来,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,多次降准、降息措施力度大、速度快,特别是1年期LPR从3.45%降至3.10%,下降35个基点;5年期以上LPR从4.20%降至3.60%,下降60个基点,降幅均为历年最大。实际上,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是适度宽松。”

  董希淼认为,下一步,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:一是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,超常规地进行预调,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,体现出前瞻性;二是继续降准降息,2025年可降准0.5个百分点,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,引导LPR下降25个基点,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,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,体现出有效性;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,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绿色金融、消费金融等支持,体现出针对性。

  针对扩大内需,国信证券表示,这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支出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;投资方面要“提高投资效益”,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。

 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,自9月24日起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调节政策,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。投资者对于明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比较关注,此次会议指出,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,以进促稳,守正创新,这对于当前资本市场来说意味着重大的利好,有利于推动行情的深化。

 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“止跌回稳”。此后,一线城市限购放松、存量商品房收储、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等系列政策不断出台。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“稳住楼市”,那么这个“稳”字有什么不同?又该如何解读?

 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表示,会议关于房地产提到了“稳住楼市”,这和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“止跌回稳”稍稍有点差别。

  宋丁解释道,“止跌回稳”里,止跌是回稳的前提,一定要先止住跌,让它往稳走。这次提出的“稳住楼市”说明,9月底以来,“止跌”在10月、11月这两个多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。

  宋丁同时指出,大部分城市反弹还不是很强。这个“稳住”指的是要巩固这两个月来楼市的发展成果,让楼市稳住,不再掉头向下。他还强调,“稳住”需要总结近两个月来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发展经验,还要在现有政策条件下,继续巩固和提升政策,包括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,产业政策等。下一步,经济工作会议会有更详细的方向性指明,值得期待。

上一篇:动态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
下一篇:“适度宽松”货币政策释放什么信号?蔡之兵: